稻花香里说丰年——从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说起-新闻中心-中国宁波网

栏目:本地新闻 ┊ 发布时间:2020-09-23 ┊ 人气:

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宁波庆丰收主场活动现场的宁波特色农家小吃展示。(孙吉晶 摄)

  “青春在绽放,步履多铿锵,黎明头顶朝霞,夜归身披星光,无怨无悔,根扎土壤,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奔向小康……”

  昨天上午,在江北区达人村举行的宁波市庆祝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大合唱《乡村振兴之歌》响彻全场。

  本次活动以“共庆丰收·甬抱小康”为主题,来自全市各区县(市)的农民代表、农村文化团体、“三农”工作者代表齐聚现场,共同庆祝农民自己的节日。现场还签约了一批数字赋能现代农业、金融支持农业农村、产业开发、文旅融合等项目,总金额54亿余元。

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宁波庆丰收主场活动现场的舞龙表演。(方舟 王鹏 摄)

  农事节庆传递丰收的喜悦

  9月16日,象山县石浦渔港彩旗猎猎,千舟竞发,第二十三届中国(宁波象山)开渔节拉开序幕。当地渔民带着感恩大海的真挚情怀,以恢宏的开船仪式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从2018年至今,中国(宁波象山)开渔节已连续三届被纳入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真正成为一项全国性的地方特色节庆活动。

  历经20多年的精心打造,中国(宁波象山)开渔节已成为一个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富有浓厚渔文化底蕴的海洋文化和滨海旅游节庆活动。随着开渔节品牌效应的不断开发,更多的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汇集象山,有效拉动了交通、旅游、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更是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从第一届至今,开渔节期间象山全县接待游客1500余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约130亿元。

  开渔节,是我市众多节庆中的一个成功典范。

  在我国古代,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近年来,我市各地根据节庆特点和假日节点,举办了具有地方特色、主题鲜明、和农事有关的节庆活动,也形成了一批民俗活动、观花赏景、采摘体验、农业嘉年华等知名品牌。

  作为省内首批体育休闲小镇,宁海县胡陈乡不仅有垂钓、乡野骑行等户外运动,也有胡陈小吃制作品尝、民宿民俗风情体验、传统文化展示等活动。乡村的土特产,如麻糍、桃胶、烤洋芋,以及样式繁多、种类齐全的农家菜,征服了游客的味蕾。胡陈乡挖掘地域特色,实施品牌化运作,持续推进“美丽乡村美丽游”,通过对接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推出“十里桃林游”“水蜜桃来尝鲜”“金秋采摘季”等体验活动,举办杨梅节、水蜜桃节、麻糍节等特色农事活动,打造农事“节庆链”。而随着消费链的不断延长,户外运动、休闲、农耕体验等二次消费的空间也得以逐步打开。

  余姚、慈溪的杨梅节,奉化的水蜜桃文化节,宁海桑洲、奉化大堰的油菜花节,鄞州天宫庄园的桑果采摘节,海曙章水杖锡的樱花节……各地以节庆为媒,传递丰收的喜悦,点亮乡村未来,助推乡村振兴。

  专家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事节庆活动被赋予了更多含义,成为推动当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活动,在农业品牌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北仑区柴桥街道首届“紫石乡味”少数民族创业集市昨日热闹开市庆丰收。(叶晶晶厉晓杭摄)

  扎根土地农民更有奔头

  “我的农场名叫‘归本’,取回归本心之意。”上月28日,宁波市“老乡说小康”农民故事大赛决赛在余姚梁弄横坎头村文化礼堂举行,鄞州区姜山镇归本水稻农场的汪琰斌以《稻花香里话小康》为题,深情讲述了自己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开办农场创业创新的故事。

  从2013年900亩土地起步,到去年,归本农场承包的土地达到2550亩,粮食产量2200吨,销售额800万元,农场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全面奔小康的今天,能把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定位融入国家战略和时代洪流,无疑是幸福的。”汪琰斌说,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农村的美,农业一定会成为前途光明的行业,农民也一定会成为最体面的职业!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给农民一个专属的节日,其中一个目的就在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汪琰斌的一番话,无疑说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而举办“老乡说小康”农民故事大赛,更是给了新一代农民一个展示精神风貌的舞台。

  今年7月,作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汪琰斌发起成立鄞州区农创客联盟,许多和他年纪相仿、同样热爱农业的一批创业者积极投入现代农业建设之中,他们正逐渐壮大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农业农村发展关键在人。这几年,我市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着眼于农业结构调整,提升乡村产业水平、农村建设管理水平,走培养、引进、提升多种人才的振兴之路,发展壮大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农业科技人才、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人才和乡村管理人才队伍,带领乡亲们创业闯市场、致富奔小康,目前我市已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8万余人,3年后要达到21万人。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强表示,大学生知识丰富、学习能力强,是农业农村发展的生力军,现在宁波已有市级以上大学生创业园19家。海归人才、农创客、乡土专家、乡贤等各路人马被吸引到农村广阔天地创业就业,3个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园区、9个国家级(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72家青创农场集聚了回乡创业人才数千人。

  在日前举行的2020宁波人才科技周开幕式上,10名市杰出人才走到镁光灯前,其中就有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专家薄永明。宁波市杰出人才,是薄永明作为一名职业农民获得的最高荣誉。

  从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到下海创办一家种业企业,薄永明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在他的带领下,“微萌”一路茁壮成长,如今已成为浙江省销售额最高、自主研发品种最多的瓜菜种业企业,累计帮助农民增收30亿元。凭借扎实的农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今年7月,在浙江省农业正高级职称评审中,薄永明成为正高级农艺师。

  “荣誉既是激励,更是鞭策。我将坐好‘冷板凳’,专心育种,为农民兄弟和我们国家提供更多优质的种子。”薄永明如是说。

昨天,北仑泰河学校的学生在“责任田”里收割自种的水稻。(蒋炜宁杨阳摄)

  产业兴旺乡村才有希望

  又到一年香榧成熟季节,在宁波市香榧主产区宁海黄坛双峰片,漫山遍野的香榧树上果实累累。今年,黄坛全镇香榧投产面积8000亩,预计青果产量75万公斤,比上年增长75%以上,再攀新高。

  近年来,黄坛镇注册“双峰香榧”公用品牌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高黄坛香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推进标准、认证、品牌、加工、包装“五统一”,避免出现丰产不丰收的局面。“我们正努力把分散的小规模自产自销模式向产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经营转变。”黄坛镇相关工作人员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产业兴旺,乡村才有希望。

  宁波人多地少的现状,需要农业发展方式为之转变,与之相适应。近年来,我市农业发展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高效生态农业进而向绿色都市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已成为历史。

  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市农业正从增产导向逐步向提质增效导向转变,从家庭承包经营向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出更多价值。全市拥有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12条;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8.7%,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6:1。“互联网+农业”快速发展,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信息化技术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宁波采取“嫁接”的方式,做好“农业+多业态”融合发展大文章。

  作为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海通集团厂区内数字元素无处不在,智能化的管控系统,全程化的追溯系统,可视化的市场趋势动态分析……“嫁接”,让海通这家老企业眼界更加开阔,成为一批国际知名企业的半成品蔬菜供应商。

  通过“嫁接”,今天的宁波农业令人刮目相看:依托现代科技,种业成了一块新高地,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直播农业等亮点纷呈;农业接“二”连“三”,实现了综合价值的最大化;与创意、教育、康养的渗透融合,让农业有说头、有玩头、有看头,形成了“山水林田”交相辉映、“产村景旅”互动融合的新格局。

  从温饱到全面小康,再到高水平小康,宁波农民生活如芝麻开花,收入不断增长。2019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32元,城乡居民收入更加均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77:1。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充分发挥了“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9.1亿元,同比增长2.3%,高出全省平均0.8个百分点,增速创近8年来新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29元,同比增长2.8%。

  李强表示,我市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重点培育发展国家、省、市、县四级园区和主体自建园区,推进绿色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记者孙吉晶 通讯员康庄严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由来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众所周知,秋分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恰好是从立秋到霜降这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风和日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一派瓜果遍地谷满仓的丰收景象。传统意义上,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终点,更是春耕夏种的起点,正如我国华北地区的一句农谚所言:“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因而,国家将每年的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这种古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与传承,同时更加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知晓自然更替、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发展观。

  农民是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广大农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央决定,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这顺应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期待,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汇聚起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在活动举办原则上,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办节日;二是坚持节俭热烈办节日;三是坚持农民主体办节日;四是坚持开放搞活办节日。 (孙吉晶整理)

韩立萍 制图

更多精选报道尽在宁波多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