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创新升级 宁波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栏目:本地新闻 ┊ 发布时间:2019-08-22 ┊ 人气:

  宁波南部滨海新区 (资料图)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宁海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影响力不断增强,但也遇到了很多新困难、新挑战。特别是2016年以来,市场需求不旺、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过快、融资难融资贵、税费负担重、制度性交易成本高等问题叠加出现,如何推动新时代宁海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精辟论述新时代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出“五个必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方法,省委、市委也相继提出了贯彻落实措施。宁海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科学研判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在实践中做好“五个一”,扎实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宁海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一、坚定一个信心:坚持提振信心,抢抓百年变局新机遇

  我们的信心来源:一是传统工业有基础。去年宁海经济发展呈现出“十三五”以来的最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今年上半年,宁海六大传统产业产值增长15.7%、占比达到75.7%;占总量八成的民营经济活跃,490家民营规上企业产值、出口、利润分别增长13.9%、36.5%、28.1%;新设市场主体在连续三年增速全市第一基础上再增长16.2%,总数达到7万家,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的现实基础稳固。

  二是新兴产业有优势。今年上半年,代表转型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保持两位数以上高速增长,位列全市第一;高质量考核指标中的17大传统制造业增长9.6%,位列全市第三;通用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壮大。工业、高新技术、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8.4%、130.5%、28%,居全市前列;出口、进出口分别增长27%、25%,居全市第一;消费市场稳定,特别是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跨境电商交易额实现高速增长。

  三是创新升级有机遇。宁海工业规模效益和配套优势突出,为实施产业链延伸改造、发展智能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改革开放走深走实的机遇、扩大国内市场的机遇、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变化的倒逼机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以破旧立新的思维、破围而出的气魄、破茧成蝶的决心、破坚摧刚的作风,非常之时下非常之功,在防风险和稳增长的基础上,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锚定一个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力求工业经济新跨越

  稳是主基调,进是方向,要围绕“三年内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重点做好稳企业、稳增长工作。一是在科学研判上下功夫。建立县委专题研究重大发展问题制度,发挥“3+X”工作专班优势联动研判,依靠大数据分析平台加强对重点工业企业和5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的逐月跟踪监测,掌握企业发展动态,确保工业经济运行“稳”字当头。

  二是在减负降本上下功夫。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项降本减负政策,在权限内能减则减、能免则免,释放政策红利。企业税费有实质性下降,去年共减免税费16.7亿元,清理规范、取消或减少排污、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等涉企收费5362万元。社会保险费率有实质性下降,去年累计为企业减免2982.8万元。清理规范涉企保证金,去年共返回22.7亿元,涉及企业1909家。有效降低用地成本,建设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探索先租后让等供地新模式。

  三是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上下功夫。深化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改革,拓宽信贷融资主渠道,支持优质企业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搭建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免费为企业提供“一键融资”服务,累计为企业融资749笔7亿元。针对家庭工厂和小微企业推出“助微贷”项目,2018年共为105家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共计7895万元。

  三、围绕一个中心:坚持提质增效,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发展模式,着力培育一批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优势产业和创新产品。一是培育优质市场主体。创新招商机制,建立县领导挂帅招商项目、乡镇和园区招商共享、市场化招商等制度,今年上半年内外资引进实现“高增长双过半”,实到外资、浙商回归、市外内资分别增长35%、83%、67.5%,落地重点招商项目12个、总投资120.3亿元。实施工业企业培育工程,以制造业领军企业、实力50强企业、“三凤”(凤凰、凤雏、凤来巢)工程为龙头开展骨干企业培育,以单项冠军企业、高成长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为主体开展中小微企业培育,形成“小升规-单项冠军-领军企业”的梯度培育格局。

  二是打造本地优势产业。加强太阳能光伏、智能传感等前沿关键技术研发,逐步提升现有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品竞争力。依托环球中心平台和软通动力企业资源,打造宁海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加快生命健康、新能源两大百亿级新兴产业培育,构建具有宁海特色的绿色智造产业体系。

  三是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成立全县检验检测技术联盟,打造技术服务平台。推进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县、文具产业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去年获评中国驰名商标1个、浙江名牌产品3个,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9项,发布“浙江制造”标准8项,成为省商标品牌示范县、首批“品字标浙江制造”集中培育县。

  四、突出一个重点:坚持转型升级,积蓄新旧动能转换能量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至关重要,既要有“人无我有”的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也要有“人有我新”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是增加研发投入。实施动力升级行动,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开展规上企业“三清零”行动,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建立稳增促调专项资金,用于企业转型升级补助,去年共发放2000余万元,受惠企业近1500家。积极打造产业创新综合体,开展产学研合作。

  二是推动产业升级。实施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绿色制造工程,重点开展文体用品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淘汰落后产能、“互联网+”应用等工作,以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为引领,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全面实施智能制造提升工程,注重政策引导、示范带动,鼓励企业进行智能化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发展后劲。

  三是加快平台提级。按照“一湾一区一带多点”的平台布局规划,完成科技园区、物流园区整合,实质性推动“优二进三”。优先保障工业用地需求,重点发力小微企业园区建设,今年上半年共出让工业用地846亩,占全部供地的58.1%,力争全年新增工业用地1500亩。加强“三未”土地(布而未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整治和低效用地盘活,为优质小微企业发展开辟新空间,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五、优化一个环境:坚持改革创新,营造发展环境新优势

  对标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坚持刀刃向内,力求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一是“五问五帮”再提档。全面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宁海30条”,推动“五问五帮”服务由季换年、常态长效,建立完善企服责任人工作制度、重难点企业服务直通车制度,构建企业审批、降本、融资等全流程标准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二是服务平台再升级。全力搭建政府服务云平台,通过整合国家文教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县8718服务平台等50余家第三方服务机构,打造“产品研发-品牌包装-推广销售”一站式服务,打通企业发展经络,助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改革创新再深化。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全过程最多“90天”、二三产业政策补助兑现等重点改革,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实现5小时办结,项目施工许可阶段100%实现“最多60天”,项目个数和实现率均居全市第一。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掌上办比例、零次跑比例、跑一次比例、即办件比例、承诺期压缩比例等指标均居全市前列。

更多精选报道尽在宁波多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