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宁波“城事”热点回眸:在城市治理现代化道路上大步向前-新闻中心-中国宁波网

栏目:本地新闻 ┊ 发布时间:2023-01-01 ┊ 人气:

东部新城生态走廊。(寿晓毅 摄)  

2022年,面对新冠疫情,全市综合执法城市管理部门积极应对,勇毅前行,坚持数字化改革方向,在城市治理现代化道路上大步向前。

这一年,全市综合执法城市管理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遵循,以提升市民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全面开展城市环境整治,构建更整洁、更有序、更温馨、更安全、更美丽的市容环境,展现有高度、有韧度、有温度的城市新形象。

且让我们盘点一下,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有哪些值得回味的宁波“城事”管理和服务亮点——

行政执法改革

今年以来,宁波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标“两个先行”,融入“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工作要求,示范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

在全国率先打造服务监管执法一体化数字化应用系统。目前,我市已搭建13个区级指挥中心、156个街镇指挥中心、2000余个社区联络站,辐射全市500多个协同部门单位,月均采集量19.6万余件,问题按期处置率99%以上。“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监管检查模块和处罚办案模块在我市实现省、市、区、镇四级贯通。

在此基础上,我市全面深化非现场执法改革。智慧停车、智慧分类、智慧治渣等应用场景实现执法法治化、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四化联动”,打造非现场执法改革的“宁波模式”;在全省率先推行全域PDA移动执法,实现简易程序执法案件“掌上办”“当场办”“码上办”,在行政处罚领域实现“最多跑一次”。

目前,我市“六个一”改革目标任务体系基本构建,实行“一张清单管职责”,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边界清晰的全覆盖监管和执法体系;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构建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协同高效的行政执法体系;实行“一个中心管指挥”,构建上下协调、集中统一、高效便捷的协调指挥体系;实行“一个平台管运行”,构建系统集成、共建共享、管用好用的智慧执法运行体系;实行“一套制度管规范”,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实行“一流标准管队伍”,构建党建统领、业务精良、素质一流的执法队伍体系。

经过修复的人行道。

最干净城市

2022年,我市全力推进最干净城市创建行动,打造“处处干净、时时干净、整体干净”的市容洁净新范式。

我市坚持以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主线,深入推进城市道路洁净、城乡人居环境洁净、公共空间洁净、市场商圈洁净、河湖水域洁净、施工区域洁净、公厕洁净等“最干净”系列行动,实现公共区域无死角、地面路面无积尘、城市家具无污渍、道路保洁见本色、绿化美化见景致。

同时,推进道路清爽行动,各区(县、市)园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全部达到“见本色”要求。巩固“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创建成果。修订《宁波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制定城市家具设置与管理导则,完善城市容貌标准,持续推进建(构)筑物外立面净化、城市家具洁化整治。

持续推进责任区制度落实,开展菜市场责任区长效评价,探索公交候车亭、公共自行车亭、路名牌等单业主多点位责任区制度落实工作。加强大型户外广告设施安全监管,打造一批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设置示范案例,开展公益广告设施设置示范路段试点,为市民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精致的城市环境。

推进公厕服务全面提质增效,实施全市公厕星级评定,打造高标准管理、高质量服务体系。

江北祥盛瓶装气储配站新貌。

瓶装气市场化改革

自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瓶装气储配站标准化提升改造以来,历经一年半时间,至今年9月,全市56座储配站全部完成提升改造。曾经,市民群众一提起就与“老破旧”等字眼紧密联系的“煤气站”,如今彻底焕然新生。所有场站进门和充装台视频监控都与市监管平台联网,场站安全运行信息化水平也随之显著提升,真正实现了“颜值”与“品质”的双提升,而这种为全市域范围的储配站统一样貌标识的做法在国内也属首创。

同时,为让广大市民群众实现“瓶”安到家、舒心用“气”,我市城管燃气管理部门今年持续深化瓶装气市场规模化改革,全力诊治瓶装气市场“老旧散乱”顽疾。通过瓶装气企业经营整合、集中配送,中心城区除奉化区外已基本实现“淘宝式”线上购气、“外卖式”上门送气,自主订单占比已达90.6%,受到用户广泛好评。

为优化“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市区共投放电动三轮配送车449辆,实现统一样式标识、规范编号、定人定车、北斗定位,700多名配送人员全部落实合同制管理,新招配送人员占比达37.3%,“90后”占比超过20%,年龄超60岁的配送人员替换率达100%。中心城区除奉化区外相继取消用户自提,入户安检效果显著上升,全年入户安检排查隐患10.8万处,整改率达82.9%。

垃圾分类

2022年,我市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打造“体系健全、全程闭环、低废循环”的垃圾治理新格局。

这一年,全品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得以构建。世行二期建设全面推动,启动塑料垃圾集中分选深加工项目、大件及建筑装修垃圾处置项目,落地1000台全品类生活垃圾分类智能箱,智能箱使用满意度85%。开工建设奉化、北仑厨余垃圾处置项目,启动野猫岙填埋场应急库区建设。开展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攻坚,全面完成9座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治理,做好乡镇(街道)等老旧填埋场治理,实现安全风险和环境污染可控要求。推进转运站点布局优化行动,完成剩余111座转运站迁改关停,健全与源头分类、终端处置相衔接的收运网络。改建、关停建筑垃圾中转站30座,新建标准化分拣中心5座、标准化处置中心5座。

同时,构建全方位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可回收物源头精细化分类,引导可回收物企业深化技术创新、革新分选技术,实现可回收物再循环的技术创新、标准创新和政策创新,全面助推发展循环经济。探索“三网融合”,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和一般工业固废收运行为,推广有害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庆云口袋公园。

“公园+”城市

2022年,中心城区选取世纪大道百丈路口、时代广场、火车站南广场、鼓楼等点位,开展绿雕及花卉布置,绿雕面积合计2000多平方米,花卉布置面积4100多平方米。其中世纪大道点位在保留原有大气简洁地球形象的基础上,增加海浪、船帆造型,打造缤纷多彩的立体绿色空间;火车站南广场点位以宁波市花——茶花为主要创作元素,选用安酷杜鹃、亮金女贞等新优植物品种,营造多层次花境景观;时代广场点位选取“梁祝”故事为创作题材,用绿雕打造两位主人公形象,搭建亭台、廊桥,展现江南水乡的温婉风情。“十一”长假前,新增鼓楼点位,以自然花镜+小型绿雕形式,在古韵闹市中打造一方静谧天地。

日湖公园作为我市首个智慧公园试点,以“智”管公园、“慧”及民生为目标,从提升公园管理功能和游客服务功能等方面着手,配置集照明、安防监控、环境监测、音响广播、路标指示、智慧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杆、智能水肥管理系统、水质及水电能耗监测等公园管理设施,以及钢琴步道、雾森、智能储物柜、智慧公厕、智慧大屏等游客服务体验设施等。

推窗可见绿、出门即进园。我市以口袋公园为切入口,在道路、建筑之间见缝插绿,将城市边角地打造成市民“后花园”。今年,我市将口袋公园建设改造列入民生实事工程,25个口袋公园全部提前完成。自2018年以来,共建成口袋公园103个,达到“5年建百园、500米见花园”的初步目标。

工作人员通过城乡一体化服务监管执法平台查看管理信息。

“一网统管”

为了完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响应国家发展战略,2022年,宁波市数字化改革紧扣“一网统管、一键通办、整体智治”新模式,在城市管理方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宁波解法”,推出了城乡一体化服务监管执法数字化系统。

该系统围绕“安全、干净、有序、便捷和人民满意”的核心目标,协同公安、住建、交通、生态、应急管理等部门,覆盖自然灾害、环境卫生、无废城市等领域,实现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感知、公共资源配置、宏观决策指挥、事件预测预警、“城市病”治理等功能。

通过系统整合、场景开发、业务应用协同,打造了一批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以智慧停车管理为例,“甬城泊车系统”整合接入全市停车资源,完善场库经营监管闭环流程,打造典型多跨协同应用场景,实现停车诱导、便捷支付和执法取证“三合一”,道路泊位不缴费实现100%非现场取证。

2022年,该系统已搭建了12个区级指挥中心、156个街镇指挥中心、2000余个社区联络站,市级网络协同单位50余家、区级470余家,日均案件量6000件左右,问题解决率达99%以上,80%以上的案件在社区网格内微循环解决,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要事不出区县”。

最美上学路。

“最美上学路”

今年8月29日,宋诏桥中学、鄞州区江东实验小学(北校区)、李惠利小学及幼儿园、华泰小学教育集团(西校区)、华泰剑桥幼儿园六所学校门前的5条“最美上学路”全面完工,为开学的孩子们送上温暖的“开学大礼包”。

2017年至今,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鄞州区教育局累计打造了33条“最美上学路”。今年是“最美上学路”如期赴约、温暖陪伴的第六年,6.0版“最美上学路”继续秉承“一校一路一景”理念,升级加装风雨连廊,增设照明灯杆,推出文明公约,采用新型材质,赋予“最美上学路”空间美化、安全提升、文明指引等更多功能与内涵。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最美上学路”开展了多项升级,包括新建共计245米的连廊,为孩子们的上学路“遮风挡雨”;制定推出“最美上学路”文明公约,强化文明引导;首次将“最美上学路”建到小区内的学校,进一步拓展惠及范围。此外,今年的“最美上学路”打造还采用了许多新材料、新技术,比如:树穴美化过程中,采用环保、低碳、透水的预制彩色水泥材料;连廊打造过程中,根据不同部位、不同需求精心挑选材质——廊架立柱、栏杠采用热镀锌方管、顶棚采用PC耐力板、顶棚骨架采用轻便的太空铝合金,均具备耐腐蚀、耐撞击、耐冲压等特性,能够经受暴晒、台风等各类天气考验,长久守护孩子们的出行安全。

智慧停车

2022年,甬城泊车智慧停车平台被浙江省住建厅确定为浙里城事共治重大应用首批进行全省贯通场景,在宁波市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评选中排名第一、入选宁波市2022年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

目前,平台APP注册用户达274万名,日均注册用户达3000余人次,日均活跃用户7万名,累计服务车主已超过3.5亿次。道路收费泊位周转率日均超过6次,70%以上的停车业务在半小时内免费离场,全市停车资源得到了有效盘活。同时,平台与舟山市智慧停车平台“千岛停车”互联互通,于今年9月30日上线“甬舟停车一体化”系统,实现车主异地精准诱导和异地支付畅通,成为全国首个“两市一域”停车服务管理平台。

平台实现了功能迭代升级创新。全通道线上线下缴费、无感停车、精准诱导等服务功能深得车主喜爱,今年平台又试点数字人民币和扫车牌支付,让平台支付功能更加完善。打造“就医停车”“上学停车”“买菜停车”“枢纽停车”“P+R停车”“区块化管理”等“七个周边”停车服务功能,提升重点区域停车治理能力。上线智能语音客服,进一步优化车主服务体验。

海曙“夜间景观靓化”专项行动。

人行道惠民行动

2022年,我市围绕城市人行道“走不通畅、走不安全、走不舒适”等问题,在全市范围启动城市人行道惠民三年行动,推动“宁波意象”美丽人行道全域展开,同步聚焦学校、医院等步行矛盾集中路段,精细化打造“平安护学路”“暖心就医路”等示范人行道,在人行道上下足“绣花功夫”,让绿色出行更畅通、安全、舒适,实实在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一年来,共计实施150条城市道路主干道人行道整治,其中包括30条特色人行道靓化提升,实现城市重要路段步行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满意的精品路段多点开花。在此期间,各地市政部门以人行道功能、环境提升为核心,强化问题意识、结果导向,通过日常养护、局部治理,疏通慢行道肌理,以“微改造”实现人行道“精提升”;同时通过人行道靓化改造,以安全、功能、品质、环境四大方面为核心,对人群密集区域实施人行道系统性升级,强化“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原则,通过“小空间”推动“大生活”。

未来三年,人行道惠民行动将主要从提升人行道设施品质、严控违规占道乱象、改善夜间出行照明环境、规范人行道停车管理等多方面实施精细化整治提升,并重点改善儿童、老人、医患等群体出行路段的步行安全。

集士港镇综合执法队进店开展“综合查一次”行动。

柔性执法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强化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增加首违可以不罚的内容,明确“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等规定。2022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出台《关于开展轻微违法行为审慎执法监管的指导意见》,提出轻微违法行为处置应本着合法性、合理性及适当性原则开展,统筹好管理与执法、服务与刚性之间的关系。

中山路女子中队坚持“执法也是服务”的理念,开展“行走式”服务,将严格执法和热情服务有机统一,形成了“服务和宣传前移,执法保障兜底”的柔性执法模式,有效优化了执法环境。天一女子中队所在的宁波天一广场融休闲、商贸、旅游、餐饮、购物为一体,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一站式”购物休闲广场。结合商家林立、客流量巨大的特点,天一女子中队开展“姐姐式”劝导,充分发挥柔性执法正向作用。东钱湖辖区的景区和开放式公园占有很大比例,女子分队主动走进景区,与动物园、小普陀景区等开展“沉浸式”共建,以双方互相派员、共同巡逻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向导、垃圾分类督导、宣传资料发放等志愿服务,积极倡导文明旅游新风尚。

文字 杨绪忠 刘拥军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提供

更多精选报道尽在宁波多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