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精准高效普法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新闻中心-中国宁波网

栏目:本地新闻 ┊ 发布时间:2022-12-08 ┊ 人气:

  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

  法者,治之端也。“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

  良好的法治环境,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基础,这离不开高质量的普法工作。

  近年来,我市坚持守正创新,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法治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重要法律,加大全民普法力度,不断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涵养崇法向善的社会风尚,努力开创全市“八五”普法工作新局面,为推进法治宁波、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夯实基础,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领航定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近年来,我市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民普法工作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坚持把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根本遵循,用科学理论指导法治宁波建设。”市普法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邀请宁波大学法学院教授赴余姚横坎头村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直播活动;邀请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到甬习云课堂演播厅录制《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视频,组织全市机关干部观看学习;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做法和特色亮点,通过普法网、微信公众号、甬派客户端等平台进行集中展示;与江北、慈溪、象山以共建的形式建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文化场馆阵地……近年来,我市多渠道多载体多形式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走心。

  在姚江北岸,江北区打造的法兴园于去年12月2日开园。走进公园,伫立在入口右侧的是“扬帆引航”主题雕塑,“太阳”“风帆”“航向”三种元素,凸显了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往公园深处走去,“以人民为中心”“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公正司法”等8个主题雕塑遥相呼应,以具象化造型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生动地展现出来。在水广场中心,“思想引航法治”雕塑以指引航向的司南为造型,凸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

  江水澄碧、美景如画,市民在这里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法兴园”入选2021年度浙江省“十大普法影响力事件”。

  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观念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我市常态化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教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自觉学习宪法、尊崇宪法的氛围,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观念,让宪法成为市民共同的信仰!

  我市各级部门在召开重大会议、任命领导干部、国家宪法日等时间节点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利用各种节假日走进学校、企业、社区等地开展广泛宣传,阐释宪法精神。

  2014年开始,国家确定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宪法课堂、法治小摊、入企普法、宪法主题游园会……在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我市各地的宪法宣传“火力全开”。

  2021年12月4日是第八个国家宪法日,也是宁波市首个“宪法与浙江”主题宣传月。其间,我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活动,十大主题活动如火如荼:法治宁波建设“十佳创新案例”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举行;“法治宁波号地铁专列”引人注目;在余姚横坎头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北仑张人亚党章学堂等地开展“传承红色法治基因”专题宣传活动;在南塘老街等地组织开展“法治集市”“法治嘉年华”、法治主题文艺表演、法治宣传市民互动、法律咨询等现场普法宣传活动;在地铁鼓楼、樱花公园、福庆北路等10个站点开展法治宣传;在鼓楼商圈、市美术馆等地开展法治文化书画作品巡展……一时间,满城尽展“宪法红”,传播了宪法精神,提高了公民守法意识。

  重要节点“火力全开”,阵地建设“遍地开花”。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建成的796个县、镇、村三级法治文化示范阵地中,宪法主题宣传阵地有113个,数量居全省之冠。

  象山普法角

  抓住“关键少数”助推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

  推动领导干部学法,是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能力水平的关键一招。我市紧紧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促进干部懂法、用法,助推法治政府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我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基层党组织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列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干部学院的必修课,推动全市党员干部带头学习、模范践行。

  坚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重大决策专题学法制度。抓好抓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年度述法等制度落地,常态化组织市管领导干部参加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着力提升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履职能力,确保普法责任制实施无阻力。

  我市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继续认真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法治讲座、法治论坛、专题考试等活动,提升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多管齐下,“关键少数”的法治意识明显提升。今年1至5月,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上升至99.12%,再创新高。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各地各部门将出庭应诉列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工作行程安排“优先”保障内容,如开庭时间与其他工作安排冲突,尽量协调其他工作调整时间,优先保障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小窗口”,反映的是我市法治政府建设成果的“大文章”。

  服务大局哪里有需要普法就推进到哪里

  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普法宣传就跟进到哪里。

  我市坚持全面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高要求打造“社会大普法”格局。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市委市政府转发全市“八五”法治宣传教育规划;市普法办出台《全市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发布83家市直单位的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和246项法治宣传教育重点项目,以普法责任制为抓手,推动工作落实。

  近年来,我市大力宣传与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相关法律法规,着力宣传与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宣传数字化改革相关法律法规,持续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

  持续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活动,推动民法典融入日常生活、融入法治实践、融入基层治理。聚焦社会密切关注的医疗、就业、环保、食品安全、禁毒、扫黑除恶、防范电信诈骗、依法治网等,开展普法活动7700余场,受众900万人次,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依法解决纠纷和依法维护权益。

  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农村是难点,也是关键。去年,我市利用《宁波市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出台契机,宣传聚焦农民群众生活生产中遇到的热点法律问题,如基层选举、土地征用、社会保险以及婚姻家庭、物权法上的相邻关系处理等进行重点宣传,教育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以法治护航,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使我市法治乡村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普法灯光秀

  拓展阵地线上线下普法齐头并进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民法典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典亮生活”等宣传标语,变换的灯光色彩在楼宇群交替展现,为市民展现了一场绚丽的视觉盛宴。5月25日晚上,“流光溢彩‘典’亮美好生活”大型民法典灯光秀在三江口、鄞州南部商务区拉开帷幕,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看。

  无论是将普法宣传引入灯光秀,还是开通轨道交通“法治宁波号”,都是我市普法宣传的“跨界”尝试。民法典灯光秀在三江口和南部商务区上演被司法部视频号展播。

  近年来,我市坚持弘扬法治精神,依托各类平台载体传播法治文化,在巩固普法传统阵地的同时,利用新技术不断开拓普法的新平台、新载体。

  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扩大法治文化阵地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推进全市特色法治文化场馆和风景旅游建设。去年以来,全市打造法治宣传精品游览路线10条,建设特色法治文化场馆10个,新建民法典主题宣传阵地150余个,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

  坚持高标准推进“普法数字化”,逐步实现普法理念、内容、形式、载体的迭代升级,如今,集“纸、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普法矩阵已打造完成。甬派“法治宁波”频道每日推出法治新闻、典型案例等法治资讯,先后开设民法典、公证E通、12348、网络安全宣传周、宪法主题月、“法治宁波”创新案例等特色专栏;“法治宁波”微信公众号整合普法宣传和数字化应用,新增“云宣传”“云办事”“云互动”三大版块及法治宣传等8个栏目。如今,甬派“法治宁波”频道和“法治宁波”微信公众号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融媒体普法矩阵的两大枢纽。

  新渠道的加持,短视频日益成为普法新阵地的“主力军”,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精品从线下向线上“延伸”。市公安局“百年伟业最美禁毒话传承”系列微视频在学习强国APP等全国性媒体进行展播;市中级人民法院民法典普法短视频《“典”亮一生》,累计播放量20多万;海曙区民法典宣传微视频《四世同堂》在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作品征集展示活动中荣获优秀奖;鄞州区创作《民法典,伴我行》青少年法治歌曲,在辖区校园广为传唱,被学习强国平台报道。

  精准普法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近年来,我市坚持分层分类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活动,不断提升普法精准性、实效性。

  开展宣传《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活动507场,发布法律服务典型案例347个并通过平台推送到15000余家中小企业,印发《以案释法口袋书》覆盖企业5万余家,覆盖群众52.8万人次。

  着力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全市中小学切实加强青少年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教育,不断加强学科教学渗透法治教育。继续完善国家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全面推行“双法治副校长”制度,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学习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校园欺凌、性侵害、校园贷、套路贷等方面法治教育。

  分类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文化熏陶,涵养崇法向善的社会风尚。市发改委部署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专项行动,做好《民法典》《外商投资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市商务局定期开展法律惠企活动,增强企业合规经营能力,倡导企业社会责任,营造诚信兴商氛围;市贸促会通过法治培训、基层走访,法律服务进展会,传递经贸预警信息,商事纠纷调处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普法活动;市民宗局邀请专家作专题法治讲座,引导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把法治精神融入宗教思想建设;市妇联、市残联等单位根据妇女、残疾人等群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特殊群体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乡村普法能不能精准有效,谁来普法是关键。“有了平台载体,谁去普法成为打通法律下乡的关键环节。”市普法办负责人介绍,这些年,我市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下沉一线普法,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农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筛选培育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已累计培育“法律明白人”9732名。

  法助共富、法护平安,精准的“花式”普法让农村居民法治意识大为增强,有效推动了基层治理创新,一批宁波解法走向全国。由宁波首创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在全国推广,“村民说事”“小微权力清单”“阳光村务八步法”等做法受到全国瞩目。 记者 何峰

更多精选报道尽在宁波多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