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民企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流击水还看今朝

栏目:本地新闻 ┊ 发布时间:2019-08-23 ┊ 人气:

  2014-2018年宁波规上民企户均营收情况

  上规模民营企业是宁波民营经济乃至宁波经济的主力军和引领者。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切换中,而国内外经济环境又复杂多变,宁波民企该如何找准方位、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发展能级呢?

  近期,宁波市工商联联合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对我市169家上年度营业收入5亿元(含)以上的上规模民营企业作了连续性调研,并发布了《2018年度宁波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报告》。

  A

  盈利能力五年来首次下降

  参与此次调研的上规模民企,2018年营收共计10804.75亿元,同比增加17.48%;净利润共计369.89亿元,同比下滑4.35%。这也是宁波规上民企盈利能力五年来首次出现下滑,反映出2018年度民营企业经营压力增大。

  从绝对值来看,共有24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2017年为27家)。其中有3家企业的营收突破了800亿元,分别是雅戈尔集团、奥克斯集团、金田投资;中基集团和均胜电子位居第四第五,营业收入均超过500亿元。

  从净利润绝对值来看,共有9家企业获利超过10亿元,与2017年的11家相比有所下滑,净利润最高的为申洲针织,超过44.9亿元,雅戈尔紧随其后,达到44.7亿元;舜宇集团、海天塑机、均胜电子净利润均超过了20亿元。亏损过亿的共有4家企业,分别为天邦食品、双林集团、启鑫新能源和富德能源。

  169家企业中,98家企业净利润有所上升,增速超过100%的有18家,占比10.65%;48家企业增速超过30%,占比28.40%;61家企业增速超过20%,占比36.09%。71家企业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中,下滑超过100%的达到15家,下滑超过50%的达到了30家。

  报告显示,169家企业中132家企业集中于12个行业内,占比78.11%。其中10个行业属于第二产业,2个行业属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主要集中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其他制造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这几个领域;第三产业则主要集中于批发业和综合类房屋建筑业。

  这一现状显示,制造业依然是宁波经济的立市之本,但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反映出我市上规模企业尚未在新经济领域有大的作为。

  从近5年数据来看,我市第二产业上规模民企生产能力在经历了2015年的低谷后有所回升,2018年的营收占比达到了新的高峰;第三产业生产能力的上升趋势相对放缓,2018年第三产业上规模民营企业数量企稳,但营收占比下滑。可见,产业结构调整沿着提升服务业比重的趋势迈进不够明显。

  而从2018年各地公布的数据来看,新一线城市中宁波的三产比重排名仍处于下游位置,第三产业对宁波经济的引领作用有待提升。

  2014-2018年宁波规上民企户均研发费用

  B宁波智造成为新名片

  2018年,对民营企业来说是异常艰难的一年。

  这一年,先后经历了中美贸易战、金融防风险去杠杆、楼市调控、股市下挫等事件,甚至还出现了“民营经济退场论”等论调。

  但宁波民企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产品技术升级换代、成本负担上升、企业生存的压力、国内经济增长趋缓等因素共同促成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和行动。

  169家宁波上规模民企中,有116家企业更加聚焦主业,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67家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向上下游延伸布局。

  而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成为传统产业提升竞争力的一条现实路径。

  随 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5G技术的深化应用和普及,宁波上规模民营企业在探索智能制造,实现两化融合方面正在迈出领先者的步伐。调研显示,169家宁波 上规模民企中,共有92家企业推进智能化生产,实现两化融合,另有73家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2018年成为宁波头部企业接轨智能制造的元年。其标志性的事件是雅戈尓和奥克斯这两个宁波民营经济的龙头企业,都宣布建成智能工厂,对整个行业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

  目前,服装业的慈星股份、电池业的双鹿集团、汽配业的博格华纳、均胜电子、吉利汽车等行业龙头企业都已经成功研发智能制造生产线并投入应用。申洲针织也表示要在智能制造方面进行探索,加速建成全球领先的服装业智能化工厂。

  民 营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探索,正在成为宁波产业的新名片,引起产业界和行业研究人士的关注。2019年4月发布的《2018年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 评估报告》显示,宁波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92.79,较上一年度提高5.54,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杭州。

  智能 制造加速了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劳动力、土地驱动向科技、人才、创新驱动转变。2018年,我市169家规上民企共计投入研发费用181亿元,同比增长 28.72%;105家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包括共建学科专业、共建研发机构、开展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企业成为创新投入的核心主体。

  2014-2018年宁波规上民企只要成本负担(企业数量)

  C

  研发投入仍有提高空间

  针 对“人才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主要原因是什么”的问题,有25家企业认为是自己的薪酬竞争力不足;24家企业认为是“人才稀缺、全行业都不好找”;也有24 家企业认为是宁波城市影响力不够,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缺乏竞争力;还有18家企业选择了“发展平台有限,工作环境不够完善,人才来了又 走”。

  报告指出,民营经济是宁波经济的“铁柱钢梁”、宁波对外的“金字招牌”和宁波人民的“财富源泉”。上规模民企是民营企业的中 坚力量,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撑。我市要培育新的万亿GDP增长点,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看齐标杆、正视不足,进一步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家作用,有效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区域拥有 2.2亿人口且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宁波民营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工贸一体的企业仅从事外贸业务而没有拓展国内市场。政府可以出台专项政策鼓励宁波民营企业瞄 准国内消费的新趋势,采用新模式、新产品、新渠道拓展国内市场,打造自主品牌;借助当前国家扩大进口的机遇,加强优质消费品的进口,抢抓国内消费市场升级 的机遇。

  调研显示,169家上规模民企研发人员占员工总人数比例平均在10%以上。其中比例在10%以上的有85家,占比50.30%。

  尽 管有一些龙头民企对科技研发极为重视,科研经费投入超亿元,但整体上来看大部分民企的研发投入仍然偏低。169家上规模民企共计投入研发费用181亿元, 占总营收的比重为1.68%。这一数字不仅低于宁波市研发投入的平均水平,也处于国际上公认的研发投入中低强度区间。

  调研结果显示,即使在营收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强度也是不足的,显示宁波大型民企的产业仍然比较传统,转型升级的任务仍然繁重。

  从 城市来看,宁波2018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约为2.4%,全国的这一数据为2.18%。研发投入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同比增长8.46%,广州同 比增长19.11%,苏州同比增长7.25%,武汉同比增长10%,杭州同比增长12.27%。相比较而言,宁波整体的研发投入与这些新一线城市还有较大 差距。

  此外,2018年企业投资意愿和投资信心发生了一些变化。169家上规模民企中,共有71家企业表示自身具有独特竞争优势, 经济下行压力下将继续保持积极投资势头,占比42.01%;有53家企业表示运行较为平稳,但在经济下行环境下,投资意愿不强,占比30.99%;33家 企业表示企业内外部风险加大,将减少投资,优先确保当前经营稳定。

  此外,报告指出,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民企还存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困难较多;人工成本和需求压力较大;引才难留才难,人才政策的匹配度还需提高等问题。

  比如,对“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遇到的主要困难排名前三位的因素分别是:缺人才,占比36.84%;对东道国政策、投资环境、市场信息了解不够,占比25.15%;缺资金,占比15.20%。

  在政策政务环境方面,有72家企业认为税费负担依然是最大的负面因素,占比42.60%。不过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这一比例正在下降中,2018年比2017年下降了11%多。

  来源东南商报

更多精选报道尽在宁波多飞网